原题:加州鲈鱼与澳洲银鲈“安家”屯昌
坡心镇高朗村发展鲈鱼特色养殖产业,预计年产量达20万尾
“每年可出塘20万尾鲈鱼,接下来,还要尝试在鱼塘里混养罗氏沼虾。”9月12日,在屯昌县坡心镇高朗村一鲈鱼养殖基地里,当养殖员将食料抛洒入水时,成千上万条加州鲈鱼与澳洲银鲈鱼苗争相跃出水面抢食,运营这一基地的海南至众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嗣光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该养殖基地占地10余亩,采取“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在建成的50多个分区水池里,两个月陆续投放了10万尾鱼苗。“每尾基本已长至0.2斤,再养4个月,长到1斤左右就能陆续出塘上市了。”韩嗣光是屯昌人,在广东、海南水产养殖领域已深耕20余年,这是他第一次在屯昌试水养殖鲈鱼,他细数发展这份产业的三个原因。
“一是肉质鲜嫩,口感很好。”韩嗣光介绍,加州鲈鱼与澳洲银鲈同属淡水鱼,其中,加州鲈鱼体延长而侧扁,澳洲银鲈体形呈纺锤状,两者都含有丰富的鱼胶,适合清蒸、煎炸、烤制等烹饪方式,目前在省内外市场持续走俏。
“二是屯昌气温适中,十分适合这两种鱼生长;三是基地与省内高校及科研机构达成合作,通过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引进生态环保工艺无害化处理污水,实现集约化、规范化。”韩嗣光说,每天从基地清理的鱼粪等残渣,经环保处理后,已成为当地农户给农作物施肥的“抢手货”。
韩嗣光介绍,按照鲈鱼的生长习性,每年可养殖出塘两轮,预计年产量可达20万尾。目前,该企业已在新兴镇租赁20亩土地用于扩展养殖规模,可带动当地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每天喂鱼、清理鱼塘,月收入有4000多元,挺好的。”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吴家钊说道。
近年来,屯昌通过重点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等举措,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让农企和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产业红利。
“接下来,我们还要尝试‘鲈鱼+虾’生态混养模式。”韩嗣光介绍,基地已开始孵化选育了一批罗氏沼虾,计划近日投放鱼池里混养,这一搭配不仅能让鱼虾摄食食料残饵、原生动物、浮游动植物以及池中的有机物质,还能有效净化水质,实现“一塘多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